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郑成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郑成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郑成功是代表明朝收复台湾?
自从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在小金门起兵抗清后,郑***战浙、闽、粤等行省东南沿海,多次帮助明朝宗室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此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然而,统领数万人的大军抗清,却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根据地,郑成功被迫必须通过海外贸易筹备粮饷。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
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事件。郑成功***,别称郑成功***之战,是指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发生时间为1661年3月30日至1662年2月1日。该***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
明末时候台湾人口少郑成功哪里来的兵源?
郑成功的兵源并非来自台湾,而是来自福建、浙江、广东等地。自从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在小金门起兵抗清后,郑***战浙、闽、粤等行省东南沿海,1661年4月(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
郑成功以明朝臣子自居,建立明郑后,为何不拥立明朝皇室后裔?
很多历史学家都把永历帝遇难视作明朝(南明)的终结,但其实不然,因为占据台湾、金门的郑成功家族在此后依然打着明朝的旗号从事抗清事业,时间长达22年之久(1661-1683年),因此部分史学家便把这段历史称之为“明郑时期”。不过,郑成功家族虽然打着明朝的旗号,但却始终不肯拥立朱姓皇族为帝,这究竟是为何?在笔者看来,原因大概有以下4点:
郑成功画像
首先,寓居台湾或金门的皇族人数虽多,但大都没什么名望,不足以号令天下。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逃往台湾或金门避难的朱姓皇族为数众多,仅统计拥有王爵者,便包括泸溪王朱慈旷、巴东王朱江、乐安王朱俊、舒城王朱著、奉南王朱熺、益王朱锆、宁靖王朱术桂等人。但是,这些藩王都属于远支皇族,并且名望普遍较低,根本不足以承继大统、号令全国。
当然,鲁王朱以海是个例外,此君毕竟当过监国(准皇帝),并且曾在浙东坚持抗清十余载,在反清志士当中拥有相当的影响力,按道理应该被拥立为帝。但是,朱以海当年曾与隆武帝大打内战,对抗清大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而郑成功恰恰又是隆武帝最为器重的将领。如此一来,郑成功当然不可能拥立朱以海为帝,甚至都不允许他到台湾(注:朱以海最后病死在金门)。
鲁王朱以海的墓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最初郑成功父子是推崇隆武帝一派,但当时郑成功只是父亲郑芝龙手下将领,还没有操盘大局的能力。
而郑芝龙认为隆武帝其实没有实力,主要军事实力就是郑家的力量。
而郑家的力量不足以和满清全面对抗,况且还有浙江鲁监国等南明其他势力拆台。
所以,郑芝龙先是回避和清军作战,最后干脆投降。
清军攻入福建,隆武帝被杀死,郑芝龙投降,由此隆武***垮台。
隆武***垮台以后,郑成功也脱离父亲自己开始反清。
他开始是推崇隆武帝,但这个***已经完了,残余的如宁靖王之流资历太浅,当时才30岁左右,不足以服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郑成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郑成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