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组织历史,明朝四大组织历史地位

kodinid 3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四大组织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四大组织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明朝组织结构是哪种类型?
  2. 明朝设立的“检校,是一个军事组织吗?
  3. 明朝有多少个特务组织,其职责是啥呢?
  4. 为什么明代的特务组织叫东厂,西厂?

中国明朝组织结构是哪种类型?

明朝的国家组织架构类似于一个金字塔,因此下文我们就以金字塔来打比方。皇帝本人位居金字塔的最顶端,是所有权力的汇集点。金字塔的三个面分别代表:行政、军事监察。每个面又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中央、省、地方。

在行政这一面,从高到低依次为:六部(中央);承宣布政使司(省);承宣布政使司委派的道、府、州、县(地方)。

明朝四大组织历史,明朝四大组织历史地位-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设立的“检校,是一个军事组织吗?

不是,

检校是一种属官,正九品管制,也就相当于秘书、助理之类的职务

明初中书省与行中书省属官有检校,不久废中书省而六部、都察院、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及各府属官皆有检校。

明朝四大组织历史,明朝四大组织历史地位-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是, 检校是一种属官,正九品管制,也就相当于秘书、助理之类的职务 明初中书省与行中书省属官有检校,不久废中书省而六部、都察院、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及各府属官皆有检校。

明朝有多少个特务组织,其职责是啥呢?

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原来是朱元璋的侍卫,皇帝的亲军,后来逐渐用来侦查和监视文武大臣,最早的特务性质机构,东厂是永乐皇帝朱棣建立的,他的职责和锦衣卫一样,不过多了一条,就是监视锦衣卫,后来东厂势力逐渐扩大,连锦衣卫都成了东厂的下属部门,西厂、内行厂只是短暂的存在过一段时间,西厂、内行厂的建立都是来制衡东厂的权利,明朝这么多的厂和锦衣卫统称“厂卫”,厂卫监视、审查、全国上下,任何人被怀疑有谋反的嫌疑(记住是嫌疑,就是没什么证据只是觉得他像谋反分子)就可以不经过任何司法机关的同意,不用理会任何司法程序的要求,直接逮捕,证据确凿以后不用告知谁直接杀掉(多办都是受不住严刑逼供屈打成招,落入厂卫的手里死了都比活着好)。

为什么明代的特务组织叫东厂,西厂?

东厂全名是东辑事厂。明朝地名带厂的,都是给陛下做事的官办机构。

明朝四大组织历史,明朝四大组织历史地位-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说文解字上讲是类似攀岩反斜面屋顶下的宽敞空间。后来引申为大的地方能存放生产原料和大片可供生活和制造的房屋。

由于朱八八觉得帝国不够完全监控,把仪鸾卫改成了锦衣卫,而又由于朱棣觉得得位不正,发明了辑事厂这种机构,厂这个字就有了新的解释。

东是因为办公场所在东安门外,后来的西厂和内行厂,实际根本没开几年,一个和创始人汪直同浮沉,一个和创始人站皇帝刘瑾一起被消灭,实际没啥历史存在感。

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明代令人谈虎色变的特务机构,它们合称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表征。

东厂设立于明成祖时期,存续于此后的整个明朝期间,是最大的特务机构。东厂首长例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中排第二或第三位的太监充任,称为提督东厂。其办公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一说东华门),因该处位于紫禁城以东,故称为东厂。

西厂成立于成化年间,比东厂时间晚得多。成化十三年设立后,因民间一片反对之声,五年后撤销。但正德时期,太监刘瑾专权,西厂复设,又存在了五年,随着刘瑾的倒台再次撤销,从此不复存在。

西厂因其办公地点位于旧灰厂,而旧灰厂在紫禁城以西而得名。

明代的东厂和锦衣卫同为有特务性质的机构,但锦衣卫职能更多、史料也更多,而东厂的神秘色彩更浓,甚至史学界至今对其建立于何时都无定论。锦衣卫以卫为名,属于明代卫所制度的一部分,但其组织更加庞大而特殊。而东厂之名则更为隐晦。这里仅就笔者读书所见加以猜测。

我们今天习惯将厂字理解为“工厂”。而在明代文献中,经常把屯储某种东西的地方称为“厂”。如储存木材之地称为“木厂”,储存干草之地称为“草厂”,等等。又如皇城之内,有“汉经厂”与“番经厂”,分别是太监修习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法事的地方。当然也有如盔甲厂、明器厂这样有生产任务的“厂”。有些场所,今人往往不以厂而以“场”称之,如“马厂”为养马之地。甚至广东地方增设交纳盐引银的场所,都被称为“抽盐厂”。

明末宦官刘若愚《酌中志》中描述内官衙门,常提到“外厂”一词,就是指各衙门除了在宫城、皇城内有办公地点外,在宫外也有场所。总而言之,明代的“厂”字涵义更加宽泛,更接近“场所”的意思。这样看来,东厂就是“东边那个场所”的意思。

明代东厂的位置,分内东厂和外东厂。外东厂在宫城东上门外以北,今王府井东厂胡同一带;内东厂则在皇城东安门外以北,今北池子大街东凝和庙一带。这两处地点都在宫城的东面,大概因此称为东厂。

为何仅仅用地理位置来称呼呢?或许是东厂最初由皇帝个人授权建立,不想高调行事,因此就起了一个非常低调的名字,仅供内部人员辨识,犹如中统、军统以调查统计为名义一样。

不过就明实录记载来看,景泰年间史料中开始出现“掌行事”太监也就是负责秘密侦查工作的宦官的称呼,很可能是东厂的雏形,而东厂一名的出现要更晚到成化年间。(此据胡丹《东厂史事三题》)东厂、西厂名目在史料中差不多同时出现,是否说明了什么呢?

此外,网上有人说,东厂全名“东缉事厂”,笔者至今未见明代文献中有这样的“全称”出现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四大组织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四大组织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西厂 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