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吴三桂明朝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吴三桂明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末吴三桂山海关之战?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位于长城东端的山海关迎来了它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当时东亚最强劲的三支军队——李自成的大顺军、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和清朝的八旗军汇集此地并爆发了一场大战。
战斗先在大顺军和关宁铁骑之间展开,经过一天的鏖战,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占据了上风,但是就在双方胶着时,多尔衮率领倾巢而出的八旗军队加入战局,相助落于下风的吴三桂,战场形势瞬间逆转,猝不及防的大顺军阵型大乱,无奈之下李自成只得宣布撤兵,放弃了山海关。
山海关大战是1644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
明朝末年,明军、清军以及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队三方势力激烈角逐。明朝统治者一方面要应付盘踞东北的满洲铁骑,一面还要在中原与农民起义军苦战。
1644年三月,明崇祯帝朱由检调在山海关外抵御清军的吴三桂率部队入京,清军趁此机会占领了明在关外的全部土地。与此同时,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起义军攻陷明都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仍把战略的重点放在了与明的战争上,而对清军没有足够的重视。此时,山海关作为割断清、顺两方的屏障,显得尤为重要。李自成攻占北京后,派居庸降将唐通率部前往招降吴三桂以及山海关总兵高第。吴三桂准备投奔大顺。四月初,吴三桂得知大顺军在北京逮捕拷问其父亲吴襄并拘留家眷的消息后,便赶走唐通,部署防御工事,并致书清军请求和兵攻打大顺。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自率领6万大军攻打山海关。但他仍想招降吴三桂,故行动迟缓。十五日,多尔衮率领的清军抵达翁后所(今辽宁阜新境内),收到吴三桂的书信,立刻改变行军路线,日夜兼程,赶往山海关。二十一日早晨,李自成率军抵达山海关城下。当时山海关守军远远超过了大顺军。吴三桂布调遣兵马防御设置城防守,亲自率领主力在城外的石河列阵迎战。李自成兵力不足,又以远兵攻坚城,一开始便处于劣势。大顺军从东、北、西三面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唐通率军迂回到一片石(今辽宁绥中李家台鳗)切断吴三桂的退路。双方激战了一昼夜,吴军濒临全线崩溃。二十一日夜,多尔衮率领的清军抵达关外的威远城,击败唐通部队后,静观其变准备坐收渔翁之利。二十二日晨,吴三桂向清剃发称臣,并打开山海关城门。清军趁风沙弥漫时,突然杀出。大顺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虽奋力抵挡,但最终接连战败。李自成带军边战边退,从水平(今河北卢龙)退到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率军仓促向西撤出。多尔衮命吴三桂追击,自己亲自统领清军进入北京。
此战,清摄政王多尔衮善于抓住战机,利用矛盾,***用正确的战术,一举获胜,为清军入主中原,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如何看待明末清初吴三桂的反反复复?
我认为吴三桂当初投降清朝可以理解,但后来反清,我就不能理解了。
吴三桂当初之所以降清,是因为明朝亡国了,去李自成那里是投降,去多尔衮那里也是投降,反正都是投降,国家都亡国了,难道要***殉国?
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后,纵容下属不分好坏洗劫了城中官商的财产,还强抢民女,与盗贼无异,更令吴三桂无法容忍的是,居然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抢走,父亲吴襄等人被囚生死未卜,吴三桂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只好投降清朝。所以,我认为吴三桂当初投降清朝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吴三桂降清后,帮助清朝平定各路农民军和南明残余势力,立下大功,镇守云南,被封平西王。康熙继位后,康熙比较年幼,吴三桂以为主小国疑,自持有大功于大清,所以拥兵自重,没经中央批准擅自任命辖区地方官员,企图割据一方。其后,居然真的竖起反清大旗,还自欺欺人地“反清复明”,此等行为,实无法令人理解,一双沾满南明不少皇帝、官员和将军鲜血手的人,试问凭什么相信你是“反清复明”,怎么可能得民心,所以这时候的吴三桂是百折不扣的反复小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吴三桂明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吴三桂明朝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