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真正的晋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真正的晋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晋王朱刚为什么和燕王朱棣不合?
这个历史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人的性格以及对于太子之位的争夺。明朝立国后,明太祖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分封其余诸子为藩王拱卫大明,三子晋王朱纲被封到太原,四子燕王朱棣被封到北京,两人共同担负出击北元的任务,在太子朱标早逝后又争夺太子之位,故而关系不和。
首先,晋王朱刚是朱棣的哥哥,是朱元璋的第三子,他是十分服从哥哥朱标的,在他的哥哥去世之后,就臣服于朱元璋立下的皇太孙朱允炆,他是服从中央***权威,听从中央***的命令的。
而朱棣因为不满削番政策而起兵反抗朱允炆的中央军,两人不合原因最重要的是两人的立场不合。
晋王朱棡与燕王朱棣这对同胞兄弟,一个就藩太原,一个就藩北平,是明初实力最强大的两个藩王。作为比邻而居,直面北元残余势力的两大塞王,照理应当通力合作,然而现实是这哥俩是死对头。
《太祖皇帝钦录》这本研究明太祖历史最重要的原始资料之中,就记载了多起朱棡和朱棣之间的矛盾。比如洪武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的一道圣旨,记载了朱棡手下的一个千户,竟然敢抢占朱棣位于大明川的果园之事。朱棣被朱棡欺负的很委屈,只能找老爹诉苦,于是明太祖下旨让朱棡彻查此事。
朱棣之所以受了委屈,不敢报复回去,是因为燕藩实力相对晋藩来说要差那么一点,所以只能找老爹告状了解决问题了。
朱棡本人虽然性格暴躁,但为人聪慧,立有巨大功劳,是老爹朱元璋一大助力。他最大的功勋是帮老爹搞定了蓝玉案的相关人等。怀远侯曹兴、定远侯王弼等。蓝玉党人中不少骨干也是他的老部下,曾随他深入大漠追击元军。因此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初二,这个蓝玉案爆发的之前的时间点,以备边的名义将把曹兴、王弼等人调到他身边,并派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这两个与他关系密切的朝中大佬前来协助他一同执掌山西、河南兵权。
当蓝玉案爆发,接到密令的朱棡迅速搞定了身边的曹兴、王弼,诛杀了会宁候张温、安庆侯仇正、徽先伯桑敬,抓捕了东筦伯何荣、永平侯谢成等人。顺便说下,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之死,跟他俩同朱棡关系密切不无关系,因为在对待朱允炆这个乳臭未干的侄子上,朱老三的态度甚至比朱老四更激进。为此,明太祖甚至对他发出了不安分点就贬往云南的最后通牒式警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真正的晋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真正的晋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