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重大战争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重大战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的战争有那些?
1.朱元璋和朱棣等前中期对付北元,也就是瓦剌,鞑靼等蒙古旧势力。
4.后期对付后金,也就是清朝;明朝对外战争不多,主要就是内部矛盾。如果名末没有李自成张献忠几个人胡闹腾,崇祯手下有一批武将对付后金还是绰绰有余的。
明末农民战争伤亡多少人?
崇祯年间,北方旱灾和鼠疫爆发,导致大量人口死亡,也导致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农民起义。
农民军攻城略地,大肆***平民,而***军也劣迹斑斑,斩杀平民以邀功。在清兵入关前,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的北方人口(含四川)非正常死亡共4000万人。
清兵入关后,北方抵抗较少,人口损失可不记。
在南方一些大中城市遭遇抵抗,屡有***。
南明军队和清军在一些省份的反复争夺,也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加上康熙初年的迁海政策,导致人口非正常死亡共700万人(注意是700万,不是7000万!)。
后来爆发三藩之乱,又导致1000多万人口死亡。故从清兵入关到三藩平定,大规模战乱结束,共损失人口约2000万。
在亡国的过程中,明朝皇室的遭遇固然很悲惨,但跟黎民百姓比起来,却不值得大书特书。
依照学者的统计,在崇祯三年(1630年)时,明朝的人口数达到峰值,大约为1.93亿,历经十余年的战乱(农民战争及对后金/清的战事)、饥荒、疾疫,到崇祯帝殉国的当年(1644年),实际人口数已经下降到大约1.52亿,锐减4000多万人!
明朝战争史上有哪些力挽狂澜的神操作?
明朝战争史上力挽狂澜之战应该首推士木之变后的京师保卫战。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10月,明军在攻打蒙古瓦刺部落时,被瓦刺军在士木堡打得大败,50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
瓦刺部落首领也先大喜过望,欲挟其作为赚取边城、勒索财物及与明廷议和、换取让步的资本。明廷对这一突发***从最初的惊慌失措转至冷静面对,促成这一重要转变的关键人物,就是于谦(1398—1457)。
士木堡败报入京,大小臣工于朝中聚哭,以翰林侍讲徐珵为首的一部分朝臣主张南迁,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正派官员,坚决反对,以宋南渡为例,力主坚守。郕王朱祁钰和皇太后下决心抗战,并将战守重任交给于谦。
首先,针对瓦刺挟明天子之谋,于谦与吏部尚书王直等请示皇太后,要求立郕王为帝,皇太后见英宗之子年方三岁,而国家正处于非常时期,急需皇帝主政以稳定人心,同意以郕王即帝位,以第二年为景泰元年,升于谦为兵部尚书。
在这些政治上的举措完成后,于谦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军事上的部署。当时,京军劲旅尽陷于士木,京中仅余疲卒不足十万。
于谦危难中受命,立即奏调南北两京及河南备操军、山东及东南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以及宁阳侯陈懋所率的浙兵亟赴京师。
同日,又将通州粮移入京师,通州粮储百万石。粮储入京,各地官军也陆续赶来,京师人心渐稳。
瓦刺士木堡胜利后,心骄气盛,以为京师旦夕可下,没想到进攻以来受到明军的顽强抵抗,士气低落,也先布置的一支由居庸关包抄京师的2万大军,被阻在关口。
守将罗通率军民汲水浇城墙,天寒地冻,地坚硬光滑,无法靠近,经七天的战斗,击退敌军。10月15日,宣府、辽东军亦入援京师,也先无计可施,听说明援军四集,乃于15日夜拔营北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重大战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重大战争***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