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重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重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万历年间的名臣名将?
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男,汉族,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登州人,祖籍山东东平(另一说法定远)。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省铁岭市)人。明朝中后期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指挥并参与了宁夏之役和第一次朝鲜之役,都取得重大胜利,史称他的作战风格为“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后与蒙古作战,亲领三千铁骑去捣对方老巢被数万大军埋伏,壮烈殉国,死因有争议。
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属苏州)人 。明代大臣。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第一名,获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万历年间名臣名将中名气最大的是张居正
张居正是个忠于帝国忠于皇上的改革家,他主掌大权时,少年万历刚刚登基,大明王朝百病缠身。
官吏出工不出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皇亲国戚、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土地、逃避赋税,导致税收锐减。
张居正是首辅,又是万历的师父和太后最器重的人,出于历史责任感,他顶着巨大的压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公元1573年,他提出“考成法”,对于六部和都察院官员的奖惩升降,都做出了严格的考核细则。
“考成法”立竿见影,张居正又推出“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清丈田亩,若土地所有者上报的数量与事实不符,土地将被朝廷没收。
“考成法”和“一条鞭法”都是力在改革积弊,前者动的是个别官员的蛋糕,而“一条鞭法”触动的却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他们不甘心坐以待毙,弹劾张居正的奏折不断送到皇上跟前,张居正迫于压力,决定向万历请辞。
万历离不开张老师,李太后更是不肯放走张首辅。结果张居正又被留在朝廷继续推行他的改革。
一年后,吏治清明,国库转亏为盈,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逐渐恢复了元气。
如何评价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杨嗣昌这些明末朝廷重臣?
战歌认为若崇祯能用好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三人,虽然也避免不了明朝的最后灭亡,但这三个人却有可能帮崇祯避免煤山自缢的下场。
明末乱世人才辈出,如卢象升、洪承畴、孙承宗、孙传庭皆文武双全为不世之才,奈何全部不得善终没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常常在看明末那段历史的时候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崇祯能用好这几个人,会不会局面更好一点?能不能避免自缢亡国的局面?
卢象升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用‘自象升死,边事益无人’。有很多人出于善意提醒应该是‘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战歌认为相比较于毁誉参半的袁崇焕,卢象升其人文治武功具属顶尖,他才真正称得上是能在明末乱世中力挽狂澜的人物。原因有三:
其一针对崇祯面临的财政困难以及叛军屡剿不灭等问题,卢象升提出了因粮法和在遭受天灾兵祸蹂躏之地***取结合民屯、军屯、商屯以恢复元气。朝廷平叛之本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有事做、得温饱。如能***取卢象升的方法,虽然平叛战争会被延长,但是却能平一地、安一地、固一地。如此崇祯便能占据道义,兴王师,讨流寇。人心向背,天下谁属;
其二,卢象升在大名则天雄军成。卢象升督宣大,则草原乞炭数败,惧象升军威而不敢犯。卢象升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则诸地皆平,高闯远遁、自成精骑被歼殆尽。堂堂军阵,赫赫威武;
其三,针对明军不管是在关内还是关外,面对强敌屡战屡败,卢象升特上‘选用奇兵疏’。建议组建一支一千五人规模的强兵,专事劫营或者当做奇兵。在面对清兵时,除了正面对垒之外,有这支部队或劫营或为奇兵袭其侧后,以合兵法之奇正。
如此之卢象升,若崇祯皇帝能尽其才,则内乱不难平,外患不足率。
洪承畴
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一旦误入歧途所造成的伤害就有多大。战歌认为洪承畴就是整个明末最为杰出的统帅。清之平定江南全赖洪承畴之功。
明朝末年,是一个战乱的年代,对内有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农民军作乱,对外有后金的崛起。但是在这个年代,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名将。例如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是一个能够展现自己实力的大舞台。
洪承畴
我本不愿谈到此人,毕竟他投降了满清。但是既然答主问到了,我就说一下他。此人其实是很有才得,其实他在明朝打工这段时间,她的战略是没有错的,如果各个总兵能够听从洪承畴的安排,或许松锦会战也不会失败,他的才能从他投降满清后,所立下的功劳来看,是可以肯定的,只不过此人唯一的污点就是投降了。
卢象升
提起卢象升,可谓是一片忠心。说到他,就不得提提他的宣大军,他所建立的军队,是晚明作战比较优良的军队之一,可惜他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又与杨嗣昌不和,当时处于晚明最高权利中心的杨嗣昌当然不会容下他,所以最后卢象升战死沙场。
孙传庭
孙传庭所领导的军队,应该说是明朝的最后一支可移动军队,自孙传庭这支军队死后,明朝就再也没有还手之力了,只能被动挨打了。其实本来孙传庭就要消灭李自成了,但是孙传庭被关了三年,当农民军势大,崇祯皇帝再请孙传庭出来时,局面已经改变,崇祯只知道催促孙传庭,却不派人支援他,只给了他很少的兵马,最后孙传庭含恨疆场。
孙承宗
孙承宗曾为明熹宗的老师,我不太喜欢他的用兵,他在明末主张防守,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但是每当他修建的堡垒,军事要地有所成色之后,总是受不了别人在朝中的攻击,屡屡辞官,导致总是中途而费,这样还浪费大量的白银。最后与家人守城,城破***。
杨嗣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重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重臣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