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修建长城历史故事简介,明朝修建长城历史故事简介50字

kodinid 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修建长城历史故事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修建长城历史故事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到了明代才建成多长的长城?
  2. 明代城墙如何建造的?与历朝的长城有何不同?
  3. 为啥明朝不修长城了?
  4. 明朝为什么要扩修长城?

到了明代才建成多长的长城?

明代长城又称为边墙,总长一万二千七百余里。鸭绿江到山海关一段修建不甚牢固,毁坏严重,今已几乎不存。山海关至嘉峪关一段,工程坚固,遗存较为完整。由于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区,因此又称为九边。

北京现存长城遗址绝大多数为明长城,横跨北京军都山和西山山区的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六区的崇山峻岭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城墙现在仍是北京市与河北省的界墙。

明朝修建长城历史故事简介,明朝修建长城历史故事简介50字-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代是推翻元朝建立起来的全国政权,明长城因防御蒙古各部南下而建,前后大规模修建长城数十次,峻垣深壕,筑垒建隘,历时200多年,役夫不计其数。

明王朝从其建国开始,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用了将近200年的时间,修筑、加固了北部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气势雄伟,蜿蜒13000多里。明代长城大部分至今仍基本完好,成为世界上的一项伟大的古老工程,被现代的一位外国政治这家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王朝统治者除***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陆地周边防务外,还继承了元朝重视海防的传统,继续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的军务,并于明洪武初年,开始在沿海设置卫所,建立水军,以抵御倭寇。到了明朝中期,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已分别建立了54个卫所,(每卫约5000人);127个千户所(每所约1000人);230个巡检司;1338座烽墩烽堡,有效地防御了倭寇对我海疆的入侵和骚扰,维护了元代以来统一起来的辽阔疆域

明朝修建长城历史故事简介,明朝修建长城历史故事简介50字-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代城墙如何建造的?与历朝的长城有何不同?

1、修筑时期不同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

明长城是最后一个大修的,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明朝修建长城历史故事简介,明朝修建长城历史故事简介50字-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目的不同

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陆续***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

3、修缮重点不同

秦长城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维修、连接秦赵燕等战国长城,新筑的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还没有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

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

为啥明朝不修长城了?

修长城,主要是秦、汉、明三个朝代唐朝、元朝和清朝倒真不怎么修。

长城是汉民族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战略防线,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建,到了秦始皇时期进行了大规模修建。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对长城进行了修建改造,尤其是明朝对长城的改造比较大,前前后后,一共对长城的修建工作多达50多次,并且一直存留到了今天。

在明朝,山海关,居庸关和大同娘子关,都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长城要塞堡垒修得异常坚固。几位总兵也是全国各大总兵中位高权重、兵精粮足的,以至于明亡了,清朝还是要收买吴三桂,从山海关进兵中原

明朝为什么要扩修长城?

明朝从明宣宗开始即奉行战略收缩的国防政策,明宣宗不仅下令焚毁所有出海书籍和船只,还将驻扎在安南军队撤回,让安南永远脱离中国,成为独立的藩属国,对北方蒙古也被动防御,到明英宗时更是发生土木之变,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做为当务之急。

后来明朝晚年更是内忧外患,满洲兴起使明王朝被动防守,明王朝在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北方战事不断,不得不大修长城。

以往像汉唐元清长城都在疆域之内,自然不用修筑长城,宋辽以黄河为界,当然也不用修,而明蒙之间在永乐万年间即以长城为界,到天启年间明军退到辽西山海关一带,使得长城更不可或缺。

长城还是有用的,山海关是清军一直没有迈过的屏障,他对明王朝的延续起到重大作用,可以说山海关是抵挡满洲的最后屏障,对于整个中原汉人都是保护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修建长城历史故事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修建长城历史故事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长城 明朝 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