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武士刀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武士刀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刀尺寸和身高比例?
素装唐刀
刃长
(cm):70
柄长
(cm):28
刀身宽
(cm):3.2
刀身厚
(cm):0.7
全重(kg):1.35
刀重(kg):1.0
脱水古檀鞘,素装。
标准唐刀
刃长
(cm):75
柄长
(cm):27
刀身宽
(cm):3.1
刀身厚
(cm):0.7
全重(kg):1.45
刀重(kg):1.0
豪华唐刀
刃长(cm):76
柄长(cm):25
刀身宽(cm):3.2
刀身厚(cm):0.7
全重(kg):2.0
刀重(kg):1.0
希望可以帮到您
每一款刀剑都有它最佳的比例,它的长度不能过长,也不宜过短,为的是能发挥它最大的性能和实战能力。今天了解一下的唐刀它的最佳长度。
唐刀(70—107)厘米
唐刀过长容易折断,太短发挥不出它破甲的功能。
《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今“唐刀”一词是我国唐代四种军刀制式的总称,并非特指某种刀;由于在唐代之前,每个朝代的军队将领上至皇帝下至元帅都喜欢使用佩剑作为战斗及仪仗之兵器且没有使用军刀的癖好;所以在我国古代没有任何关于“唐刀”一词的记载,而“唐刀”作为一种刀是不存在唐代及之前的历史当中的。
要读懂唐朝,先读懂安史之乱,它为何会被评为割裂中国历史的刀?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的走向,有一个大致的脉络,那么,你很容易发现,安史之乱前与之后,中国文化的发展特点是不一样的。
我们不谈国家强不强盛,也不去谈文化繁荣不繁荣,就谈一谈文化里的那种特质的变化吧。安史之乱前,中国古典文化是多元化的。很多人觉得,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的文化史就儒家一家独大了,这种说法,其实未免太过武断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从两汉到盛唐,在长达1000余年的时光里,中国文化的基因中,相对都比较锐意进取,文化兼容并蓄,从学儒治经典的学者,到庙堂上挥斥方遒的将相,你会明显感觉到,这1000年里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也就是不断在思变的。、
或许是因为两汉以来的***不止,又或许是世家门阀政治的影响力,再或者这1000年的时光里,地方与中央的权力争夺等等原因,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都拥有一种接纳新鲜事物,以及经世致用的精神,而不止停留于治经典的理论思辨中,他们更注重于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投身到具体的事物中去。
然而这种文化却随着安史之乱而终结了,它使得中国历史走向了另外一个拐点。安史之乱本身的破坏性虽然强,但他其实也只是中国历史千百年以来中一场规模比较大的叛乱而已,但这场叛乱,却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那就是藩镇。
藩镇其实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词汇,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大致上也是藩镇的另外一个模板,但唐代的藩镇却与历史上所有强藩威胁中央皇权不同,在它存在的150年时间里,维持着一个虽然不完整,但却依然有一定力量的唐廷中央***,这是一个纷乱的时代,北方强藩与中央的关系分分合合,时而亲密,却又瞬间翻脸,这种纷繁复杂的关系,使得地方政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唐以前的地方政治,说到底是世家门阀主导下的政治实体,是地方士族式的军事政治集团***体,而安史之乱之后的唐之藩镇,打破了这种政治实体,或者直接就是扼杀了门阀士族政治的生存空间,边镇纯粹的武人蛮子掌握军政权力,改变了地方政治权力的格局。
虽说门阀士族政治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起码这种政治实体下利益集团,是士族与军功相结合的集团,而非单纯的武力集团,所以在此之前,文武之间并非泾渭分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武士刀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武士刀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