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文化通俗经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文化通俗经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没有类似明朝那些事儿这样比较严谨又通俗易懂的历史书?
读书的确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学历史而言,也应该先从比较浅显的作品入手。这里,我就推荐几本书吧。
第一个需要推荐的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樊树志先生的《国史概要》。樊树志先生也以明史而见长,樊先生著述很多,学术功力深厚。而且,樊先生文笔流畅,以他深厚的学养来写通俗读物,可谓驾轻就熟。《国史概要》对于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非历史学专业的读者而言,是非常合适的。不仅内容丰富,从原始社会一下子讲到近代,可以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构建起基本的框架,其中也有不少体现了最近这些年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不枯燥,做到了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结合,篇幅也不大。是一本非常好的普及读物。
第二个要介绍的就是华东师范大学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吕思勉先生据称十六岁就已经通读了二十四史,一生至少通读了三遍。吕先生著作等身,堪称***级的学者。吕先生治学,并不拘泥于某一个具体的朝代,上下五千年都非常熟悉。同时,吕先生也非常重视学术的普及,他写过很多普及性的著作。其中,《白话本国史》就是一本非常好的作品。虽然这本书已经距今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但依然值得向大家推荐。
第三个需要介绍的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钱穆先生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他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学者,他没有读过大学,仅读到中学。但他却教大学、办大学。在中学教书的时候就已经被学术界所关注,后来到燕京大学教书。49年后到香港办新亚书院。后来新亚书院和几家民办教育机构合并,成立了香港中文大学。钱穆先生可以说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国史大纲》是钱穆先生在西南联大教书时所编的教材,可谓体大思精。这本书***用了纲目体,以大字来勾勒出基本的历史脉络,以中号字进行解说,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小字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读起来也非常的顺畅。
第四个需要介绍的不是一本书,是一套书。北京大学出版社曾经约请当今国内著名学者编撰过一套中华文明普及读本,这套书一直从先秦写到明朝中叶。全套书分为三个系列,分别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每本书都有一个标题来对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归纳,比如陈苏镇先生编撰的《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就以《恢宏与古朴》为题,高度概括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物质文明的特点。
第五个需要介绍的也是一套书。这是商务印书馆请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一套《中国文化史丛书》,全套一共一百一十本,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诸多方面,每本篇幅都不大,也很好读。
明朝有没有描写海外贸易的通俗小说?主要讲的是什么?
农夫在几十年前读过一篇名曰《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的短篇***,作者是明末***家凌濛初,此篇收录在冯梦龙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一书中。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讲的是明朝成化年间,苏州一个名叫文若虚的商人,在国内经商失败后,陷入破产的境地,整天闷闷不乐。他的一些在海外从事经商的朋友,劝他同他们一起到海外去开开眼界,一解心中忧愁。开始文若虚並不想去,怎奈朋友们的力邀,终于答应同去。临行前,朋友们都带有大量的货物,文若虚因没有本钱,只在市场花了一兩银子,买了一筐名为“洞庭红"的桔子。以便在路途解渴。没料想就是这筐桔子在海外是个稀罕货,给文若虚换回了近千两银子。
在回国的路途中,在一个荒岛上,文若虚因撿拾到一个没人要的"大乌龟壳",又被朋友们讥笑。但正是这个没人要的"大乌龟“,在福建被一个波斯国的商人以五万两的银子买走。原来这个"大乌龟壳"藏有大量珍珠,是个真正的宝物。
后来文若虚用这笔银子,买房置地,娶妻生子,终于成为一方富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文化通俗经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文化通俗经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