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的茶叶,明朝 茶叶

kodinid 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茶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茶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西南的茶叶贸易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2. 明朝时如果国外大量白银流入购买茶、丝、瓷。会造成明朝白银贬值吗?

明朝西南的茶叶贸易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朱恩杰

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叶的起源地,在唐代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产茶区而受到《茶经》的赞誉。及至南宋,仅四川一地的产茶已高达二十多万斤,整个西南地区的产茶已经超过全国茶叶产量的一半。随着茶叶在全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风行,其经济利润和战略中央***开始加强对茶叶贸易的监管——唐文宗首行“榷茶法”,实行茶叶专卖,此后***茶叶专卖制度基本在其后历代沿用。据史籍分析,西南茶主要用于茶马贸易,即与青藏、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互市马匹,在明朝“茶马交易”更成为军国大政的基本国策。

明朝历史上的茶叶,明朝 茶叶-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茶马古道路线图

茶马古道是明代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涉及西南地区的路线包括康藏茶马古道及滇川茶马古道(均开通于明代)。前者由雅州(今四川雅安)出发至康定、此后分三路入藏;后者分为两道,上行道由普洱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等地经景谷、下关至***,下行道由普洱经黎明、江城至越南莱州、海防。这两条茶马古道与陕甘茶马古道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贸易网络。

朱元璋

明朝历史上的茶叶,明朝 茶叶-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保证西南茶的供应,明代对西南茶叶种植、贸易的重视程度较前代进一步加强。明初,***在重要的茶叶产区专门设立茶仓,同时实行金牌信符制,茶叶贸易需由专门官员持有信符以便核对,如无信符则判以重刑;针对私茶贸易未彻底杜绝的情况,弘治年间明***实行“招茶中引”制度,即推行官商合营,商业因素被引入西南茶的供应与行销中。

明孝宗弘治皇帝


宋代开始,东南,西南的四川,云南地区茶叶产量巨大,西南地区又与西藏为邻,茶是藏族人民“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必需品,为茶叶贸易的形成奠定了可靠的物质需求基础。随着互市贸易的繁荣,渐渐的就形成了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形成,并不仅仅是由于茶叶的运输与贸易的需求。茶是商品,在古代的特定的历史时期,他的政治属性远远大于甚至超过他的商品属性,中原地区加强战备的首选力量都是骑兵,可是中原腹地并不出产优良的战马,国家渴求战马,就积极的开展茶马贸易,换取关外地区的战马,成为了边陲要政,把茶叶和战争,国防紧紧地捆在了一起。

明朝历史上的茶叶,明朝 茶叶-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茶马古道,其作用不仅仅是茶叶的运输与贸易,通过茶叶的贸易,更将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区域广泛的传播,还进一步的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发张了经济。与此同时,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和意识形态等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

明朝时如果国外大量白银流入购买茶、丝、瓷。会造成明朝白银贬值吗?

谢谢邀请。按照价值规律,物以稀为贵。当一种商品供大于求,当然会贬值。因此,如果大量的白银输入明朝,明朝的白银肯定会贬值。但是,在历史上,这个贬值是以另外一种形式表现的。

在明朝的时候,随着世界第一次全球化的运动,大航海时代影响。世界性贸易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西方的冒险家纷纷来到亚洲,建立殖民地,通过贸易和掠夺来获取巨额的财富。在这个贸易中,与明朝的贸易占了极大的比例。

有人开玩笑的说起那个时代。中国的前辈们,用泥巴捏个东西一烧,或者在树上摘点树叶,养些虫子一缫丝,织一下就直接卖给外国人,就换来大把的银子。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反映了当年的一些实况。

在当年,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豆来到了太平洋地区,与中国进行贸易是它们主要的目的。而当时的明朝,虽然还处于海禁状态,但是,在全球贸易浪潮下,也深深卷入其中。

对外贸易中,明朝商人除了香料外,主要收取的就是银子。由于中国在丝绸和瓷器等方面无以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这就逼迫那些外国商人,不得不用银子来和中国商人进行交易。这使得中国为银的入超国家。

在这些流入的白银里,以日本、西班牙的白银为主要来源。据美国学者弗兰克的估算,在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大体如下:

当时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总共38000吨。这些白银中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为7000到10000吨。

换而言之,就是当时的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换算成中国的算法就是大概3亿两白银流入了中国。

按理说,这样大批的白银涌入中国,肯定会造成白银的泛滥,使得白银贬值。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白银的价值一直是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波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白银在中国,它不仅仅代表着商品,它还担任着货币的角色。在中国,白银、黄铜都是贫矿。由于实物的不足,明朝初年,货币是以纸币的形势流通的。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使用的是宝钞多少多少贯。这种纸币虽然是官方发行,但是没有贵金属做抵押,当然信用极差。

不是如果,是真的就那样的!正好迎合了经济的增长对货币的需求,所以明朝才产生了近似于资本主义萌牙的某些特征。但后来受白银产量减少和明朝政治动荡的影响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还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甚至有人认为是主要原因。

当然会。事实上,中国本土银产量很低,是靠国际贸易外来输入构成银本位货币体系。

那为什么明清两朝白银购买力都比较坚挺呢?一方面是中国外贸规模还不够大,市场一直处于饥渴状态,白银输入量还没有达到通货膨胀的临界点。另一方面,中国商业资本还不独立,依附于立足农业经济的社会精英,并一直试图回归农业经济主流,所以大量通货没有进入流通,而是购买田产固化了,更极端的甚至铸成巨大银锭收藏起来,完全失去通货作用,这也抑制了通货膨胀。

这两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外贸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商业资本自然会强大起来,反过来影响其依附的主流精英,到时候通货价值在于流通而不在本身的道理就好理解了。


总说通货膨胀害人,总是通货膨胀引发经济危机,这主要是因为纸币被广泛使用。纸币以国家信用为背书。所以纸币的本来价值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纸币的象征意义和信用价值。信用这东西,任谁都会滥用,而从来不会不用或节制使用,所以动不动就通货膨胀。

但是,要知道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可怕。

别被这些名词概念吓住了,简单一点儿说:通货紧缩就是市场上没有可供使用的货币了,干啥都要钱却干啥都没钱。

这时候是最可怕的,尤其是对国家。

就古代中国而言,基本上就没有通货膨胀的问题,全是通货紧缩。这是一个千年来,任谁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朱元璋胡乱发行纸币,是特例,这不能算。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明朝时如果国外白银大量流入,根本不用担心白银贬值,因为庞大的中国市场和当时的最强生产力完全能够消化。

明朝,最该担心的是白银不够而货币不够,继而引发的通货紧缩。

国外大量购买明朝的茶、丝和瓷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不是一个***设问题,而是一个真实历史。

随着地理***现和海洋贸易的***展,明朝的丝绸、茶叶和瓷器成为当时最为畅销的产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茶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茶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白银 明朝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