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唐朝刺史是什么官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历史唐朝刺史是什么官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时刺史是几品官啊?
上州的刺史为三品,中州的刺史为四品,下州的刺史为五品。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
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
“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上州刺史(从三品)、中州刺史(正四品上)、下州刺史(正四品下)。
刺史是唐朝时期一个州的长官,唐代的州分为上、中、下州,划分主要依据人口多少而定,武德年间3万户者为上州;开元十八年规定4万户以上为上州,2.5万户为中州,不满2万户为下州。
上州的刺史为从三品,中州刺史为正四品上,下州刺史的正四品下。
唐朝有哪几级行政单位,刺史是什么官?
唐朝刺史是监察官员。
唐朝前期的行政区域划分,主要是设置2级行政区,分别是州和县,有的读者可能会说那还有道呢,没错确实是有道这个东西,当时全国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十个道,然后每个道包含若干个州。
在这里解释一下,用现在的话讲,中国分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这个概念一样,道不是行政单位。
但是道的设置也是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则是刺史,为了监督刺史的行为作风,由中央直接派官员到每个道监督刺史的工作,类似于现在的中纪委派出巡视组,每个巡视组划分几个区域来检查这个区域的***情况,也就是说道属于监察机构,不是行政机构。
唐有几个刺史?
唐朝经济发展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唐朝高祖时共有358州、6大都护府,唐玄宗将州制改为郡县制,后来唐肃宗又改过来。州的长官为刺史,一个刺史部的负责监察所在区域内的大约八九个郡,郡统治县,一个郡大约辖三个县。在唐朝时,各州及刺史只有监察权而没有行政权!
工部侍郎这官大吗?和刺史比哪个大?
唐代侍郎和刺史相比,侍郎官职比较大。论品级,工部侍郎从三品,刺史从五品,工部侍郎大于刺史。论权力,工部侍郎不是中央主要掌权的职位,属于比较闲的职位。刺史是地方大官,监督各级,刺史大于工部侍郎。汉武帝初设十三部刺史的时候,刺史身份比县令高,但比郡守底。
唐朝刺史是什么官?
在唐朝,刺史属于地方官制体系中的一种。谈到地方官制,及地方行政划分。在安史之乱前唐朝一般分州、县两级。而刺史是就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
刺史虽然都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但是级别却有所不同,唐朝的州分为按照辖区人口的数量分为3等,分别是上州,中州,下州,上州的刺史级别高于中州的刺史级别,中州的刺史级别高于下州的刺史级别。级别分别为从三品到正四品下不等。
我国早在秦朝时就开始设有刺史,为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的要员。何谓剌史,刺既检举不法;史既为皇帝所使。意为皇帝派遣到地方监督行使军政大权的地方官员,在唐朝时刺史既可当做省部一级的官员,也可以当作地市级别的***。这主要看其他在辖区和等级。
唐初期依前隋旧制,地方上有州、县两级。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贞观十三年全国有358州,1551县。州县均按其地位、辖境、户口及经济水平分为上、中、下三等。 三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五千户以上为上县,二千户以上为中县,一千户以上为中下县,其余为下县。州的最高长安就是刺史。
唐玄宗天宝年间,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后又复称州,上州刺史从三品,中、下州刺史皆正四品下。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州剌史可以相当于省部一级官员即***; 中小州刺史可以相当于地市一级官员即***。
附下图,大家就更好理解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唐朝刺史是什么官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唐朝刺史是什么官员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