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永乐盛世历史解说文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永乐盛世历史解说文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永乐年是那朝代离现在多少年?
616年1、永乐(1403年-1424年)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的年号,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明朝国势强盛,经济持续发展,史称永乐盛世。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2、今年2019
永乐年间是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的年号。离现在有六百年左右。公元1368年朱元璋灭亡元朝建立明朝。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传位给皇长孙朱允炆,即为建文帝。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借口南下攻打建文帝。在公元1402年攻破明朝都城应天府,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在应天府继承皇位,即为明成祖,年号永乐。朱棣在位时间为公元1402年~公元1424年,在位二十二年。后来为了加强对北方的防守朱棣迁都北京。明成祖在位时期多次派郑和南下西洋。也多次北伐蒙古,还编纂永乐大典。对我国的文化经济发展以及大一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永乐盛世存在多少年?
永乐盛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帝在位期间的繁荣时期,从1402年至1424年,持续了22年。在这个时期,永乐帝大力推行文化、经济、外交和军事的改革,使得中国的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此时期的重要成就包括了典籍的整理、官制的改革、疆域的扩张、海外贸易的繁荣和建筑艺术的繁荣等。虽然永乐盛世现在已经过去了600多年,但它的影响依然深远,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的时期。
距离永乐盛世仅仅过了二十多年,盛世大明为何会发生土木堡之变?
我是野谈杂论,都别抢答!我来回答!
导致土木堡病变最直接的原因是大太监王振的怂恿和明英宗朱祁镇的昏庸,间接原因就是明成祖朱棣给了蒙古人喘息之机。
我们先来说说直接原因,王振是一个非常能说会道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的乡村教师,深得明宣宗朱瞻基喜爱,在明英宗朱祁镇还很小的时候便被派去伺候英宗,从小到大,朱祁镇渐渐的依赖上王振了,尊称王振为先生,对王振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或许这是朱祁镇缺少父爱的一种表现,因为宣宗朱瞻基一直忙于国事,根本没有闲暇时间来教育他。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图片来源:网络)
在张太皇太后和三杨内阁逐渐离世后,更没有了可以遏制王振的人,王振开始独揽朝政,甚至都把朱重八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铁牌子给摘了,王振违背祖训,按道理来说英宗应该治罪于他,但王振非但没有获罪,反而权势越来越大。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落给明朝送来马匹作为交换来要钱,王振充分发挥了生意人本色,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蒙古人悻悻离去,之后便攻打大明,王振力主明英宗亲自出征,明英宗年少血气方刚,再加上他历来崇拜自己的祖先朱元璋和朱棣,想创立不世之功,于是就发生了后面我们所熟知的事情了:明军大败,朱祁镇被生擒,王振被锤死,满朝文武死伤殆尽。
***剧中的王振(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再来说说间接原因,在明成祖朱棣的时代,朱棣曾五次征讨蒙古,这五次征讨的中心思想就是谁强大打谁,谁出头干谁,在这种出征思想的影响下,瓦剌部落超越鞑靼部落迅速崛起。
虽然朱棣再次出兵,但因为军需后备问题而不得不班师回朝,因为国库的钱已经经不起朱棣用兵了,所以朱棣只是把瓦剌部落打到认怂为止。虽然被打的服气了,但瓦剌首领心里越发的记恨,瓦剌到了也先时代势力达到了极盛,而瓦剌向明朝进贡马匹只是为了制造事端,谁知明英宗和王振还真上钩了。
综上所述,盛世大明发生土木堡之变有两个原因:1,朱祁镇的糊涂和王振的怂恿,2,朱棣给了瓦剌喘息之机。
本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联必删。
我是野谈杂论,一个喜好历史的乡野村夫,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关注我,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历史知识。
“冤!”
看到这条问题,我非常想就只用这一个“冤”字作为回答。但若是真这样回答,悟空问答可能会认为鄙人实在是不识抬举。
那么我就将这个“冤”字扩充开来,细细说明白一点吧。
“土木堡之变”又被大多数人称为“土木之祸”,希望各位看官看完此文后,改称之为“土木之冤”。
公元1449年,王振(又是宦官,实在可恶)力排众议,要明王朝第六位爷,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正式拉开“土木堡之变”的序幕。
瓦剌部落其实在朱棣时期,被明军打败。明军虽然在图拉河(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把瓦剌打败,但并没有制止住瓦剌部落的东进。
瓦剌不久就把诸个蒙古部落,先后驱逐到寒冷荒凉的东北地区。这样一来,就已经和中国明朝接壤了。
瓦剌可汗也先最初面对明朝这个庞然大物时,非常谨慎。他派人不断进贡土特产,并效法匈奴、回纥向中国皇帝求婚。
在与中国明朝的求婚接触中,中文翻译官马云贪图也先的贿赂,并且炫耀自己的权威(一个小翻译官何来权威),向也先答复说:“皇帝已经允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永乐盛世历史解说文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永乐盛世历史解说文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