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20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的历史故事20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于谦明朝的故事梗概?
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
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叮属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谈得十分投机,管家进来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送来了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那盆万年青,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晚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不赂,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个罪名,罢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朝最著名的八大案?
奇案一:扬州城四命奇冤案
奇案二:周新房审锦衣卫案
奇案三:真***满仓儿案
奇案四:真***李福达案
奇案五:锦衣卫处女变***案
奇案六:明世宗泄私愤无辜良民变凶手案
奇案七:孝感乌鸦替无辜死者鸣冤案
奇案八:潮州邹士龙冤害门婿案
奇案九:曲阜***被奸杀奇案
奇案十:明宫三大奇案
明朝的衡王朱祐楎有哪些故事?
朱佑楎(1479年12月8日―1538年8月30日),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明孝宗朱佑樘异母弟,母德妃张氏。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封为衡王,1499年(弘治十三年)就藩青州。1538年8月30日(嘉靖十七年八月七日)去世,谥号恭王,葬于今青州市王坟镇王坟村北三阳山前。
“衡恭王佑楎,宪宗第七子。弘治十二年之籓青州。嘉靖十七年薨。子庄王厚燆嗣,尝辞禄五千石以赡宗室,宗人德之。隆庆六年薨。子康王载圭嗣,万历七年薨。无子,弟安王载封嗣,十四年薨。子定王翊镬嗣,二十年薨。”
朱佑楎,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明孝宗朱佑樘异母弟,母德妃张氏。
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封为衡王,1499年(弘治十三年)就藩青州。1538年8月30日(嘉靖十七年八月七日)去世,谥号恭王,葬于今青州市王坟镇王坟村北三阳山前。
以上是史料记载。
关于朱佑楎的故事,基本没什么记载。唯一记载的一个故事跟古琴有关系。
正合式古琴,是古琴的样式。正合式古琴是衡王,也就是朱佑楎所创制。朱佑楎所制的正合琴名“仲令”,后人又称为“衡王琴”。“大巧若拙”一词在此样式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此琴首、颈、肩、腰等处,浑然一体,一线直下,无一丝变化,此样式若冠之以“素琴”再恰当不过。正合式为明代以后出现一种样式,因其造型素净、大方,也颇得女性喜爱。
《古琴纪事图录》一书选入了一张名为仲令的明琴,样式便是正合式。面底俱松木制。正合式古琴传世量较少,此书中也仅录此一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的历史故事2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200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