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哪个皇帝最聪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哪个皇帝最聪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的天启皇帝果真智商不在线吗?
天启皇帝因为爱好做木工活,所以大家说他是昏君,其实天启皇帝聪明着呢,智商完全在线!
别看天启整天干木工不理政务,把政务基本上交给魏忠贤,其实天启什么都明白,魏忠贤就是天启用来制衡东林党的棋子!天启被东林党拥护16岁就做了皇帝,当他坐到龙椅上才明白,朝廷有多糟糕了,朝堂被东林党一家独大,东林党可不是表面上那么爱国,它们就是依附在明朝这颗大树上的吸血虫,他们是读书人,是士绅阶层,不用交税不用服劳役,平时搜刮民脂民膏,这是一个极其***的士绅阶层,他们占据了整个朝堂,如果天启不打破这个局势,他迟早是傀儡皇帝,明朝也完蛋了!就是因为东林党这些士绅阶层权贵的存在,搞得明朝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少,边境的部队没有军饷怎么保护国家,没有钱怎么去救灾,到时只会激起民怨,明朝就完蛋了,而那些士绅阶层还不是照样好好活着,换了一个朝代,他们依然特权阶级!
天启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启用身边的太监魏忠贤,魏忠贤果然争气啊,削弱了不少东林党的势力,终于让税收提高了,国库有钱边境的军队有军饷可以对抗后金,天启六年后金犯边,努尔哈赤就是被大炮给炸死了,后金的嚣张气焰被打下来了,明朝才有一段时间得以平静!当然天启皇帝也没有让魏忠贤彻底弄死东林党,只是在其中让双方都均衡,他才能操控朝廷局势,这一手分化打压的手段,你能说天启智商不行吗?真是天启任用魏忠贤这颗棋子,才确保了明朝几年的安定,农民起义也不多!可天启做了七年皇帝就做了,他的弟弟继位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干掉了魏忠贤,重用东林党,东林党重新掌控朝堂,结果就是明朝国库一年比一年穷,各地天灾不断,没钱救灾农民起义不断,边境军队越发难以对抗后金,最终明朝被李自成的农民军给灭了!
天启皇帝精着呢,木匠活只不过是业余爱好,清朝编纂《明史》,故意把它作为缺点丑化放大而已,皇帝也是人,也有业余爱好,皇帝中有喜欢画画的,有喜欢写诗的,有喜欢书法的、有喜欢养鸟的、有喜欢踢球的,有新欢做手工的,这本来很正常,但是到了别有用心的人笔下,就可以放大为致命缺点。
天启皇帝虽然没有像清朝皇帝那样定时早朝,但是从没有放弃对朝政的掌控,重用魏忠贤的同时支持东林党,让魏忠贤的强势被限制在一定限度之内,稍有差错便会有人群起而攻之。明朝的内阁制度本身就把决定权和执行权分开,而且让两者互相监督,互相制约。
很多人只看到了党争激烈,貌似混乱不堪,其实这正是明朝皇帝玩的的权术。只有力量相近的对立派存在,才会对双方都产生约束力,谁也不敢马虎出错,否则就会被对方揪住小辫子不放。这种竞争机制的存在,反倒让双方做事都很规矩,都很认真。皇帝只需掌握好平衡之术,就可以高枕无忧。明朝看似出现很多权臣,但是都没有脱离皇帝的掌控,只要超过一定限度,随时都可以轻松拿下。
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的同时,也着重培养东林党的势力,以此牵制魏忠贤,对国家重大事件,天启皇帝也都会参与决策,天启朝在对抗后金方面取得了不俗战绩,涌现了熊廷弼、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毛文龙等名将。天启皇帝力排众议,引进红衣大炮,取得宁远大捷。天启皇帝用武力驱逐荷兰人,迫使荷兰人撤离澎湖。
天启并没有清朝人描述得那么无能,那只不过是清朝人在故意污蔑诋毁妖魔化天启皇帝而已。魏忠贤更不是什么无能之辈,此人心狠手辣,排除异己,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治国方针上一直是正确的,比如增加江南富庶地区的商税,减免西北灾区的税收,大大抑制了农民起义的发展,魏忠贤还大力支持宁远的抗金行动,对袁崇焕和毛文龙的支持力度很大,魏忠贤还在经济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大力支持加固黄河大堤,减少了黄河水患的影响。在治国方面,要甩只会打嘴炮的东林党不知道几条街。这也是天启皇帝临死前特意嘱咐崇祯要重用魏忠贤的原因。
可惜崇祯皇帝志大才疏,没有领会哥哥的意图,弄死了魏忠贤,害死了袁崇焕,最终把大明王朝推向灭亡之路。
天启智商很高 他利用魏忠贤打击东林党使他的政策能很快执行 皇太极率军六万远征朝鲜 他令袁崇焕直捣后金老巢 袁不敢上书说后金老巢还有十几万人弄不了 锦州危机 他令袁出兵援助 袁不敢推捼 最后山海关总兵满桂援助赵率教击败后金 天启直接免了袁准备将皮岛毛文龙的拨款由四十万两升到一百万两 可惜天启死了 不然历史会改写
废话,除了嘉靖,就数天启情商最高。他提拔魏忠贤和东林党狗咬狗,维持朝堂平衡,别看魏忠贤人称九千岁,不过一条狗而已,天启死后,他弟弟崇祯一句话就收拾了魏忠贤。为什么,因为明朝的太监和汉唐的太监不同,那时的太监的权利是朝廷赋予的,你们看看汉唐末期的太监才是九千岁几乎可以废立皇帝,明朝太监呢,权利是皇帝赐予他的只是替皇帝打工而已。所以明朝没有太监乱政一说,乱政是指太监或权臣架空了皇帝才叫乱政,而明朝的太监没有这牛逼的权利。所以明朝的皇帝情商最高,一天到晚吃喝嫖赌却实权在握。懂了吧?
明朝第一聪明皇帝朱厚熜,为何刚登基就被大臣们摊派了一个亲爹?
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因为朱厚照没有子嗣,所以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根据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选定了朱厚熜为继承人,是为嘉靖皇帝。
当朱厚熜14岁时以藩王身份进京后,杨廷和告知嘉靖要尊明孝宗朱佑樘为“皇考”,改称生父为“皇叔考兴献大王”,自称侄皇帝。这句话也就是说,以后要称呼你的伯父为父亲,称呼生父为叔叔,自称侄皇帝。
面对内阁首辅杨廷和摊派亲爹这件事,嘉靖皇帝当然不干,所以双方就开始了激烈的争执,也就是“大礼仪之争”。
嘉靖皇帝面对“摊派”亲爹这件事勃然大怒,根本不同意更改。
这时杨廷和的儿子杨慎站出来说:“周代之时,周天子是大宗,姬姓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以此类推,明孝宗是大宗,您父亲是小宗,而您继位大统就需要入大宗,所以自然要称呼明孝宗为皇考。”
杨慎被誉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其文***诡辩能力非常了得,而且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加上还有一个权势滔天的内阁首辅老爹,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立即附和。
面对群臣的上书,嘉靖也没有任何办法。于是选择硬来,直接下圣旨为生父正名分,但是被杨廷和用封驳权给退了回来。(封驳权,明朝时,内阁认为皇帝旨意有误,可以把圣旨退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哪个皇帝最聪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哪个皇帝最聪明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