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考古与发现之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考古与发现之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在古代,特别是明代以前很少有人掘墓考古,这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实际上在清代以前都不会有掘墓考古的事情,因为在古代社会慎终追远是很重要的思想,没有人敢公开的挖坟掘墓,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但是古代从来不缺挖坟掘墓的,所以曹丕说”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这些活动本质上是盗墓,而不是考古研究。不过中国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现代的考古行为的意外发现,最著名的有两次: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一本《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发现了一套记录在竹简上的史书,人称《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秦以前文字),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发展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利用已有的古代器物和遗迹来研究历史的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的金石学研究,但是金石学并没有涉及到现***古的田野调查等手段,所以只能说是萌芽状态的考古。
据考古学家研究,在中国第一次有***的通过挖掘手段进行考古的事件是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由中国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黄易在山东省嘉祥县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发掘,他挖掘出了一个家族墓地的祠堂建筑,经过研究确定是宋代的”武梁祠“,之后又与当地乡绅合作建立了文物的保管室,使这些古物可以保留到现在。
而公认的发生在中国的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发掘行动,是1921年安特生主持的河南渑池仰韶遗址的发掘。1918 年秋,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发现一批古生物化石。1921 年 5 月安特生和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人再次来到仰韶村考察,认定这里拥有大规模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存。在得到***许可之后,10月27日至12月1日,学者们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器、石制工具等。这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考古与发现之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考古与发现之明朝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