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明朝文官,明朝有名的文官

kodinid 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的明朝文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的明朝文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为什么文官当道?
  2. 明朝文官戴什么帽子?
  3. 明朝的“文官集团”,真的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吗?

明朝为什么文官当道?

明朝为什么文官总压武将一头?根据后来的历史就可以看出。左良玉父子就是粗人,不足以成大事。挟天子不成,投降夷狄,谋逆降夷狄,坏事做尽。汉奸吴三桂、李成栋同样是些纯粹的武人。

  何止宋、明是文压武,汉唐同样如此。唐朝只有在建国初期和藩镇崛起后,武人才超越文人。即使如此,藩镇军阀也是武人中的文人,不是不知文的武人。

历史上的明朝文官,明朝有名的文官-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这是有一个阶段性的,在明初,朱元璋开国功臣的一些列镇压,在最初的洪武永乐两个朝代皇权还是比较至上的,可是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宣宗时期,“票拟制度”的出现,代表着在明初比较鸡肋的内阁大学士开始掌握权力,到了弘治年间,皇帝的权力已经被文官集团更大的束缚住,皇帝已经不能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理解为,文官可以容许皇帝的荒唐,却不能容忍皇帝的圣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国家的行政权已经几乎完全的落在了内阁和六部的手里。我们经常会说,明清时代,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读书人,你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通过科举进入的官场,八股取士有他负面的一面,同样也有其正面的一面,对于当时的文人气节在,这可能有极大的影响,明朝的官员以杖毙为荣,所以以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的言官队伍以及更为庞大的文官集团对皇权更大的束缚,甚至威胁皇权

明朝文官戴什么帽子?

一、梁冠:文武百官在国家重大祭祀典礼,庆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进朝贺年、冬至、皇帝生日、圣旨开读,进呈奏表等时候,都要戴上梁冠。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线的多寡来区分。

二、乌纱帽:是明代官人上班常戴的官帽。前低后高,靠后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长椭圆形的帽翅,帽内有网巾,束著头发

历史上的明朝文官,明朝有名的文官-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襆头:是在重大的朝廷***、奏事、谢恩时戴的,形体和宋代的差不多,帽缘左右有两支像直尺的展角,展角尾端有的往上弯,再往左右弯。

四、四方平定巾:布做的像长方体的帽子,又称方巾、角巾。明朝建国初年,做这种帽子的人,为了歌颂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勋,所以命名为「四方平定巾」,是读书人、官家常戴的帽子。

五、飘飘巾:帽子像三角形屋顶、帽脊前后又各有一片长方形布披,随风飘动,所以叫飘飘巾。跟八仙中的吕洞宾戴的帽子一样,所以又称纯阳巾(纯阳***是吕洞宾的道号),不过纯阳巾的前后帽顶布披有圈卷的云纹。有的帽披上也加块玉,脑后垂两条长带子。

历史上的明朝文官,明朝有名的文官-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六、东坡巾:苏东坡发明的帽子。长方帽子,戴成菱形状,摺线居中,两边角上又各附一片比帽子短的竖披。

其他尚有儒巾、平顶巾、汉巾、软巾、吏巾、二仪巾、万字巾、披云巾、网巾、瓦楞棕帽、瓜皮帽等等,形形***,有时也加上披肩。

明朝的“文官集团”,真的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吗?

首先,我觉得不管是哪个朝代,文官集团都不能真正做到制约皇权。

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皇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每一个做皇帝的都不会想有人来制约他,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做梦都想当皇上了。

皇权之下设立的比如三公九卿、宰相、六部之类的机构,说到底都是給皇帝打工的,哪里能对皇权有什么制约。只是因为天下之大,皇帝不可能一个人管的过来,就把本来属于皇帝的权力让渡给这些机构和大臣们,让他们替皇帝处理纷繁复杂的国家事务。特别是宰相一职,其实就是皇帝的代言人,而皇帝则是在幕后掌控平衡和节奏的人。当然会有一些时候,皇帝的一些主张被大臣阻拦,但那也是大臣们站在皇帝的角度,帮他分析利弊,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手上。皇帝真要是一意孤行,谁也拦不住啊。明武宗就没把杨廷和不起草诏书的对抗行为当真,依旧干他的荒唐事。

其次、明朝的文官集团比前朝还要弱,制约皇权更是无能为力

明朝一开始的制度设计和前朝是一样的,有宰相,有六部。但是,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朱元璋觉得宰相的存在,始终对他是一个威胁。抓住宰相胡惟庸造反一案的机会,朱元璋干脆去掉宰相一职,皇帝开始直接统领六部的事务。

这下,事无巨细,大到拍板征粮纳税,小到起草一则文书,全部推到皇帝的眼前,都要皇帝亲力亲为。

朱元璋可能愿意这么干,也有能力这么干,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可不愿这样,也没有能力这样。

传到宣宗时,就受不了了。开始启用大学士之类的内阁大臣代行宰相职能,同时为了防止相权过大,专门有司礼监太监共同处理国事,以做相互制衡。其实,说白了,就是把原来的宰相职权一分为二,内阁和司礼监各占一头儿。

所以说,不是文官集团想办法制约皇权,而是皇权想办法用宦官制约文官集团。

第三、当时设计是这样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的明朝文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的明朝文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文官 明朝 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