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时期太原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时期太原历史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太原明代双塔寺正殿是无量殿,整个大殿没用一根木头,是真的吗?
亦文亦物谈古迹艺术:太原双塔寺,国内罕见明代无梁殿,古建没用一根木头
(感谢邀请,本文约1077字,阅读需时4分钟)
大家都知道,五台山有砖构无量殿,即显通寺内的七处九会殿。无量殿,顾名思义,就是无梁殿,既有佛法无量的吉祥寓意,也说明整座大殿全部用青砖砌筑而成,并未使用木料;实际上,在太原市内也有一座无量殿,它就是永祚寺(双塔寺)正殿。
这座大殿又称正殿、接引佛殿,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至四十年(公元1608年-1612年),它面阔5间,长度约20米,深达11米,整个殿宇未曾使用一块木料,全部为砖砌而成,发券技术高超,券拱弧度、跨度都很大,也并不存在木构建筑的梁架限制,殿内显得异常宽敞高大,很适合供奉雄伟高大的佛像。
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我国已有砖瓦生产,但是在古建筑中却一直未大量启用。甚至到唐代,宫殿、庙宇的结构仍然由木料支撑,墙体还一直是夯土构成。到宋代开始,《营造法式》确立应在房屋墙壁的下半部砌筑青砖围合,称“隔减(碱)”,虽然略有改进,上半部仍然是土坯墙。
我们今天看到大量的宋金建筑,外墙包砖,均为后世修葺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它们的本来面目。
到元代,房屋墙体使用砖砌正式流行,并在明代之后成为营造上的惯例。为何在明代才大兴砖构呢?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最重要的应是明代制砖工艺的提高,砖量大增,价格亲民,才有振兴的可能。
明中叶之后,筒券筑屋风气骤兴,无量殿这种从里到外、由下贯上,通体青砖的建筑就出现了一批,这也反映了明代发券技术的成熟。
当然是真的,永祚寺是传统的明代的无梁建筑,不耗费一块木头,都是用砖瓦堆叠而成,可谓是用心良苦,极富特色,代表了明代时期极高的工艺水准和非常优秀的匠心人才,是非常值得保存并且观赏的大型文物。
而永祚寺除了有这样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之外,还有的就是两座如同卫士一般守护着人么的双塔,这两座塔笔直挺拔,如同孤松一般有着一股虽寒但傲的气质,也是当时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准。
更加美丽的,是如同烟霞般的来自牡丹优良产地菏泽的紫霞仙牡丹,朵朵饱满圆润,初开肉红,后开呈现的便是神秘而又美丽到让人窒息的紫色,紫色素来是高贵的颜色,而这样的牡丹又在这样的古刹盛开,更是在庄严肃穆中透出了一股灵气和美好,柔化了寺庙的太过安静,美丽到让人观之则无法忘记,而且现在牡丹早已盛开很多,大片大片的更是美丽到无法形容。
双塔寺无梁殿没有梁柱,是真的,它的建造者是明末著名的佛门鲁班——妙峰禅师,他一生主持修建了大量的传世建筑,比如五台山显通寺无梁殿和铜殿,太原双塔寺双塔和无梁殿,山西黄河大桥,主持兴建了永慈大华严寺、宁化万佛洞、万固寺殿塔、三大士铜殿、慈佑圆明寺、惠济院等传世古刹;又修建了陕西三原县渭河大桥、河北宣府大河桥、阜平普济桥、郭县滹沱河大桥;五台山清水桥和长达10里的会城大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时期太原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时期太原历史文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