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明朝十六帝排序表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明朝十六帝排序表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十六帝 合辑?
第一位,朱元璋,庙号明太祖,年号洪武,在位时间1368—1398(总共30年)
第二位,朱允炆,庙号明惠宗,年号建文,在位时间1398—1402(总共4年)
第三位,朱棣,庙号明成祖,年号永乐,在位时间1402—1424(总共22年)
第四位,朱高炽,庙号明仁宗,年号洪熙,在位时间1424—1425(总共264天)
第五位,朱瞻基,庙号明宣宗,年号宣德,在位时间1425—1435(总共10年)
第六位,朱祁镇,庙号明英宗,年号正统和天顺,在位时间1435—1449,1457—1464(总共21年)
第七位,朱祁钰,庙号明代宗,年号景泰,在位时间1449—1457(总共8年)
第八位,朱见深,庙号明宪宗,年号成化,在位时间1464—1487(总共23年)
第九位,朱佑樘,庙号明孝宗,年号弘治,在位时间1487—1505(总共18年)
第十位,朱厚照,庙号明武宗,年号正德,在位时间1505—1521(总共16年)
明朝16位皇帝的年号?
明十七帝:明朝在位的皇帝只有16个人,尽管明英宗二次执政,也只有16人在位。朋友们可能忘记了,明朝却有17座帝陵,那就是多了一座显陵,即明睿宗献皇帝朱佑杬。加上前面列的16人:1.明太祖 高皇帝 朱元璋 1368年-1398年 洪武 2.明惠宗 让皇帝 朱允炆 1399年-1402年 建文 3.明成祖 文皇帝 朱棣 1403年-1424年 永乐 4.明仁宗 昭皇帝 朱高炽 1425年 洪熙 5.明宣宗 章皇帝 朱瞻基 1426年-1435年 宣德 6.明英宗 睿皇帝 朱祁镇 1436年-1449年 1436年-1449年正统;1457年-1464年 天顺 7.明代宗 景皇帝 朱祁钰 1450年-1457年 景泰 8.明宪宗 纯皇帝 朱见深 1465年-1487年 成化 9.明孝宗 敬皇帝 朱佑樘 1488年-1505年 弘治 10.明武宗 毅皇帝 朱厚照 1506年-1521年 正德 11.明世宗 肃皇帝 朱厚熜 1522年-1566年 嘉靖 12.明穆宗 庄皇帝 朱载垕 1567年-1572年 隆庆 13.明神宗 显皇帝 朱翊钧 1573年-1620年 万历 14.明光宗 贞皇帝 朱常洛 1620年 泰昌 15.明熹宗 悊皇帝 朱由校 1621年-1627年 天启 16.明思宗 烈皇帝 朱由检 1628年-1644年 崇祯 历史学上,一般把崇祯皇帝的死,标志着“大明王朝”的结束,后面的只能算“南明”小朝。 17帝之说,应该由此而生。
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是什么?
其实这个有窍门的。
朱元璋起名,是按照阴阳五行来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循环。朱元璋的儿子辈都是木字旁,依次向下类推。于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上述有的是父死子继(大部分),有的是兄终弟及(小部分)。
上述规律,对南明诸帝也一样,包括朱常洵,朱聿键,朱由榔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明朝十六帝排序表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明朝十六帝排序表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