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南北分卷 历史考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南北分卷 历史考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时期的南北分榜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南北分卷,是"在固定的***面前,按照地区为主要指标兼顾人口进行分配,可以有效避免因为经济和人口因素产生的不公平性",就是将南方人和北方人不放在同一套考试系统里,南方人在北方人在各自的系统里搏杀,将和全国读书人竞争的模式转变为同乡竞争模式,这创造了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相同的经济水平、教学质量,这就是一种平衡了。
也许乍一看,南北比例不一致,好像是一种不合理,但我们也要看一下考生基数。宋朝时期,南方人口就超过了北方,明朝人口只多不少,如果将考生数和人口数按比例同步增长的话,南方的考生人数多,那么录取比例也该大一点,毕竟南方教育水平、考生质量高,比例小的话,太多优秀的人没法进入国家机关,无法发挥人才力量,对于国家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更直接点说,社会需要精英,是要尽可能的平衡,但不是因此就招收太多平庸的人,这样无异于慢性***。
类似现在高考,有全国一卷、二卷、三卷、江苏卷、上海卷等,这就是地区区别。江苏经济发达,学生水平高,但也要区分出个一二来,简单的会导致拉不开,因此,江苏卷就成了变态,但也要平衡一下西部不发达地区,就有了三卷。
虽说在社会经济等,现代和明朝已有了很大区别,但考试作为一个千年问题,仍是值得举一反三、类比的,这里就借福建省和河南省来谈一谈。福建省南方,河南省北方,但现在都用一卷。但是南方考生数量少,远不及河南省,但河南省学生质量高,但是由于各省的一定自我保护上,福建高校多,录取本省人数相对的也多。对比河南省,本省能够消化的人数不多,外省吸纳人数也少,这样导致很多河南考生"落榜",不是无能,而是不能。因此明朝的比例还是有一定赞赏之处的,它这是相当于将所有的高校看成国家的朝廷,统一一体,而非现在置于各省之下,那么按照人口比例下,很多河南考生就可以有出路了。
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南方"死亡组"优中选优,这种更加精英化的残酷选拔里,对个人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厮杀中出来的才是国家需要的,能够脱颖而出的才是真正的人才。
不论是在南卷,还是在北卷,金子就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固然会有牺牲品,但这是针对个人考生而言,但从国家宏观角度来说,这是统筹兼顾的好办法。
明朝南北分榜的原因
明朝洪武三十年(13***年)的科举会试,主考官是刘三吾和白信蹈,录取的进士宋琮等52人全部都是南方人,北方的举人无一人中选。这引起了北方举人的强烈不满,他们就纷纷指责刘三吾因为自己是南方人,就包庇南方人而故意压抑北方人。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派侍读张信等人复查,但结果显示刘三吾并没有***,于是维持原榜不变。北方举人再次不服,上疏说:张信和刘三吾互相勾结,故意挑北方人的劣等卷子给皇帝看。朱元璋大怒,随即处死了主考官白信蹈、侍读张信以及状元陈安等人,而刘三吾因年岁已老(85岁),免于死罪,被革职充军。接着,朱元璋亲自阅卷,定下任伯安等62人为进士,全部是北方人,于同年夏天发榜。因此,这次南北榜之争也被称为“春夏榜”之争。
这场发生于13***年的科场案,其实并不是一场科举舞弊与反舞弊事件。其本质上是朱元璋要通过这一***来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笼络尽可能多的士人为自己服务,尤其是北方士人。为什么要笼络北方士人呢?当时退守长城以外的元朝残余势力仍是一大隐患,而明朝虽多次出动军队讨伐,但终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笼络北方士人,稳定北方局面,对于明王朝来说十分必要。而刘三吾并不了解朱元璋的用意,执意“江南本多俊才”,终致此祸。
南北分榜成为定制
而在这场争端的第二年,朱元璋变死去了,并没有来得及将这种南北分榜的想法定为制度。直到明仁宗洪熙二年(1425年),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才制定办法,在弥封誊录的卷子上注明“南”“北”字样,分配名额为“南六十,北四十”。这样,南北分榜才成为定制。此后又具体划分为南、北、中三大区,具体确定各省所占名额,并按户口增减而加以调整。到了清朝,承袭明制,始终***取南北分省取士的办法。
南北分榜的影响
南北分榜起到了安抚、笼络北方士人的政治目的,对巩固统治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南北分榜,也体现了优待、照顾边疆和文化相对落后地区的目的,能够调动当地士人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当地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
这个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让教育***没有那么好的北方也有了更大的成功的机会,就跟高考各地的分数线不相同一样,绝对的公平就是不公平了。
南北分榜这个事情是从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案开始的,洪武三十年春榜录取51人全是南方人,又因为主考官刘三吾是南方人,落第的肯定不服气啊就告上去了。在六月朱元璋亲自主持考试又录取了六十一人全部都是北方人,被称北榜从此开了明朝分南北取士的先例,直到洪熙帝也就是朱棣的儿子明仁宗的时候成为定制,以后都是分南北榜取士。其实不管刘三吾等人是否舞弊了,其实这场案件是朱元璋借题发挥来削弱南方士族力量的一种方法,因为江南文盛,一个家族甚至出现好几个进士这样的家族传承不绝,地方力量太过于强大中央更难以掌控,要知道古代朝廷的命令只能到达县,县令想要做什么事情都得有这群士绅首肯要不然啥都做不成,所以这个事情朱元璋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南北分卷 历史考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南北分卷 历史考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